手術室送風天花的應用
發布時間:2020-11-02來源:達菲爾凈化
文章主要講述了手術區域環境控制的關鍵部件-送風天花裝置的重要性與安全性。認為從手術特點與環境控制要求來說,手術室送風天花能對手術區域控制作用比凈化空調系統及其控制更為重要。而我國研發的阻漏層送風天花突破了傳統理論和產品模式,使送風天花的綜合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實現了對手術區域的經濟。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手術部位感染風險。
手術室醫院中最常的開機性醫療過程。手術過程中將患者最好的屏障,表皮或者粘膜打開,使得機體的內部直接暴露在外,不同途徑帶入的病菌均有可能輕而易舉地進入體機內部,極易引起感染。因此術后感染一直是醫院一種普遍的、最難以堤防的、可能又打嚴重后果的院內感染。
一般來說術后感染可涉及到下列因素,這些因素分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一)患者自身風險因素(不可控因素)
高齡、肥胖、糖尿病、吸煙、營養不良、身體狀況、藥物、感染、放療/化療、術前住院時間等。
(二)手術本身風險因素(可控因素)
手術類型、抗菌藥物使用、切口大小、無菌操作、手術技巧與手術時間長短等。
(三)其他感染風險因素(可控因素)
器械、敷料、手術衣與手套消毒滅菌以及手術室環境(菌、塵濃度、壓差、溫濕度控制等)。
其中,“患者自身風險因素”和“手術本身風險因素”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患者自身風險,如在手術前有潛在的內臟器官功能損害,在加上手術和麻醉的打擊。術后感染很有可能使這類患者術后發生以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乃至威脅患者的什么。術后所造成的生理紊亂可持續一個較長的過程,不會因為成功的手術而被立即糾正。如果患者自身免疫缺省或服用抗排異藥物,萬一感染后果更不堪設想,手術本身的風險,可通過對手術部位清潔消毒,術前正確使用有效的預防性抗生素、嚴格防范手術過程中內源性污染,接觸手術部位的器物策第消毒滅菌燈對于手術部位感染進行控制,對于普通外科手術來說空氣途徑感染更為多發。
那么如何從技術措施保障手術環境控制?傳統的思路就是區域控制的概念,這也是各國醫院相關標準實施的控制思路。為什么要強調送風天花的性能及其對術后感染控制的重要性?這要從手術的特點說起,手術環境控制關鍵在于手術區,而手術區控制關鍵在于手術切口,因此需要高無菌程度控制的只是一個局部區域而非全室。從手術過程來說,手術前切口尚未打開而手術后切口已經縫合好,因此真正需要控制的只是在切口被打開的狀態。或者說從空間上來講,控制的只是一個局部的點;從時間來講,控制的只是某個時間段。而不像無菌病房必須一天24小時整個病房不間斷地控制,絲毫不能馬虎。無菌病房對于病患猶如一個生命島。
另外,手術區域無菌程度不僅僅影響直接進入機體內部空氣質量,或者說懸浮菌濃度,而且更重要地影響主刀醫生操作與手術器械上的落菌幾率。特別對于那些深部手術尤為重要。而不像無菌病房那樣特別重視空氣中懸浮病菌,對于免疫能力低下的病患,即使新鮮空氣中的真菌也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后果。
手術室送風天花性能,是利用了空氣潔凈技術領域中單向流氣流和局部凈化技術。局部凈化方式節能、有效,但也有不足[3],由于局部凈化裝置常常處在無菌程度較低的環境中,在送風過程中無菌送風氣流會與周邊區空氣的進行動量交換,內部高度無菌區域易受周圍環境影響,送風氣流速度會逐步衰減,其衰減量大于全室單向流。要維持單向流流態,需要較大的出口面風速。像手術室這樣一類生物領域控制目標已從塵埃轉為細菌,凈化只是無菌環境的一種有效控制手段。如果直接工業用的層流罩直接套用在生物領域往往流速過大、噪聲過高、反而會使無菌區域縮小。必須對手術室送風天花裝置提出了新的要求。關鍵在于擴大送風天花內的無菌區域,減少周邊較污染的氣流的干擾。